在“雙碳”目標推動工業綠色轉型的背景下,真空上料機的節能技術路徑圍繞核心部件升級、智能控制系統優化、系統結構與工藝改良、余熱回收利用等多個維度展開,既能降低設備自身能耗,又能減少生產全流程的能源損耗,以下是具體解析:
核心動力部件升級,降低基礎能耗
真空泵作為真空上料機的能耗核心,其性能優化是節能的關鍵,同時配套部件的升級也能減少能量損耗。一方面可采用高效真空泵替代傳統低效款,比如德國Volkmann VS350搭載的MULTIJECTOR® G2700多級噴射真空泵,純氣動驅動且吸氣量與壓縮空氣需求比達6:1,相同輸送量下能減少 75%的壓縮空氣消耗;而永磁變頻真空泵相比普通真空泵可節能40%,從動力源頭上大幅降低能耗。另一方面要減少配套部件的能量損耗,比如升級過濾系統采用脈沖反吹清潔機制,自動清除粉塵堵塞,避免因濾芯堵塞導致真空泵負壓增大、能耗上升,同時該機制還能延長濾芯壽命,減少因頻繁更換部件帶來的間接能耗。
搭建智能控制系統,避免無效能耗
傳統真空上料機常存在真空泵持續滿負荷運行、供需不匹配等問題,通過智能控制可實現按需供能,大幅減少無效消耗。其一可引入PLC可編程控制搭配變頻技術,像某高效智能中央供料控制系統通過PLC的供料需求信號偵測模塊,實時捕捉用料設備的需求信號,進而調節中央真空泵的真空度和功率,同時控制供料真空閥的啟停順序,避免多管道同時作業造成的能耗浪費,相比傳統變頻控制進一步節能40%-50%。其二可設置低負荷節能模式,當偵測到供料需求為0時,延時后讓真空泵進入低真空度的低功率狀態,避免設備空載時的高能耗,待有供料需求時再快速恢復對應功率運行。
優化系統結構與輸送工藝,減少能耗損耗
從設備整體結構和輸送流程設計入手,降低物料輸送過程中的能量流失,也是重要的節能路徑。在管道設計上,采用陶瓷內襯彎頭這類低阻力配件降低磨損與氣流阻力,同時優化管道布局減少彎折,避免因阻力增大導致真空泵額外耗能,封閉管道設計還能減少物料泄漏帶來的二次輸送能耗,使原料損耗率從傳統的2.3%降至0.15%。在系統布局上,推廣中央集中供料系統替代分散式上料設備,通過模塊化設計適配多條生產線,新增產能時無需額外增加動力設備,且可通過智能熱網控制統籌調節供料參數,避免多臺設備單獨運行造成的能源浪費;同時根據輸送距離適配模式,長距離輸送優先結合正壓系統,能耗僅為單純負壓系統的60%,短距離粉塵回收則用負壓系統,實現不同場景下的能耗至優。
回收利用余熱與余能,提升能源利用率
對真空上料機運行過程中產生的余熱及排放能量進行回收,實現能源的二次利用,拓展節能維度,例如在氣動式真空上料機系統中,壓縮空氣排放時會攜帶一定能量,可通過特殊裝置回收這部分能量用于預熱輸送管道內的物料,尤其適用于低溫易結塊物料的輸送,減少額外加熱設備的能耗。此外,負壓系統的尾氣往往帶有一定熱量,通過熱交換裝置回收這些熱量,可用于車間供暖或工藝輔助加熱,該方式能讓負壓系統額外實現15%的節能效果。
循環利用物料,降低間接能耗
物料的浪費會間接增加生產環節的總能耗,通過真空上料機的閉環設計實現物料回收,可減少因原料短缺導致的重復生產能耗。比如在注塑等行業,中央供料配套的真空上料系統可將水口料自動回收,利用率超90%,減少新原料采購和重新加工的能耗;在化工、食品行業,密閉式真空輸送能避免物料灑落損耗,某化工廠用其輸送鄰硝基氯苯時,年減少原料損耗12噸,間接減少了對應原料再生產的能源消耗。
本文來源于南京壽旺機械設備有限公司官網 http://www.sn525.com/